Thursday, August 9, 2018

卫理报访问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王振平:阅读是家长最应该 为孩子投资的资产 勤奋于儿童 文学的创作

小学生的他是台上老师在教课,台下他在画连环图,然而,不留心听课的日子,在他进入中学后戛然而止,他开始培养收藏日本漫画书的嗜好,更向他人学习画画,在师训学院受训期间,又投入了文学的创作,迄今,他依然是《卫理报》儿童刊物——《童真世界》的特约作者。他,就是本地儿童文学作家——王振平。

“我的父亲很喜欢买儿童书籍给我们兄弟看,什么《儿童乐园》、《世界儿童》,《老夫子》,小时候的我基本上都有看过,这也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影响最大的。”

王振平,本身是一位华小老师,1966年出生于砂拉越诗巫,父亲是一名校长。虽然父亲在他小学3年级那一年就逝世了,但在他心中撒下的文学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通过阅读《儿童乐园》的漫画,他看过了中国名著《西游记》,还有其他的经典故事,如《人鱼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并且从此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从我自己的经历,会发现阅读真的需要从小培养,而小时候的读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有多么大的影响。”

小学时的他,因为喜欢漫画而画连环图,但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后来进入中学,他开始专心学业,但也更进一步地学习画画,转看日本漫画,更开始收藏日本漫画书,从此与漫画结下不解之缘。

1987年,他开始了他在文字上的创作,那时,他正在师训学院受训。刚开始,他投稿在《美里日报》的“竹园版”,接下来,他的投稿之路就愈走愈远,甚至在1996年向《卫理报》提出增设儿童版的建议,并在1997年《卫理报》增设儿童版——《儿童天地》后,成为该版的当然负责人。

“那时,我看到《卫理报》的内容丰富,是一份很理想的教会读物,唯独就是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于是就做出了这个建议,想不到真的被采纳,后来儿童版在1997年开始增设,内容就交给我负责。”

当时的《儿童天地》内容除了有他所画的漫画,还有他写的信仰与品格小故事。后来,《儿童天地》独立出版成册,变身为《童真世界》,并由专人负责编辑,他才转而成为特约画家。

他认为,教会儿童文学出版品并不多,尤其是中文教会的儿童文学,甚至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那些讲述圣经故事的儿童书籍,可谓是再版了又再版,甚少有新的出版,从而导致了儿童读物的缺乏。

“像我平时都会到本地书店逛逛,一眼望去都是其他宗教的儿童书籍,反观基督教儿童书籍就少之又少,不禁让我想到,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看这些书籍,在思想上会不会受到影响?这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思考。”

当然,英文的教会儿童书籍就很多,所以他时常都会购买这一类型的书,可惜的是,由于这类书籍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也是偏高的,不是家家户户都能负担的。
除了是喜爱之外,他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完全是一种兴趣,再加上他本身是一位小学老师,与小孩子接触的时间多,了解儿童的思想与需要,于是,这些的经历就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台湾作家杏林子与张晓风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很深,所以他的作品风格会比较偏向那一类型的,不会长篇大论,反而比较生活化一些。

“现代人都是讲求速度,就连阅读都不喜欢读长篇大论的文章,那种在社交媒体上的短文,就成了现代年轻人比较能接受的读物,所以我的作品都是比较短文式的文章。”

目前,他的另一个创作就是作曲,把课本中的课文编写成歌,教导学生用唱的方式来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

说起阅读,他认为阅读是家长最应该为孩子投资的资产,因为阅读是永远不会过时且最值得的投资;而从小阅读的孩子,比较不容易变坏。“家长们可以买书给孩子读,更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而且这是最经济的活动。”

王老师也鼓励基督徒好好用文字荣耀上帝,教会也需要培养更多的笔兵来为主做工,如果教会再不做,就赶不上别人了。

对教会事工亦是十分热心的他,是卫理圣道堂国语事工的负责人之一,关心原住民的福音,是他在写作以外的另一个生活重点。

在2001年,诗巫东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在东山路旧圣道堂的卫理多加服务中心开始国语主日学,并由圣道堂主日学配搭。当时,他是卫理多加服务中心文书,也参与国语事工。

2003年,他以主日学校长身份在育德小学开始国语主日学。后来,卸下主日学校长一职,他继续在东山路、木杰阿拾地区做原住民布道探访。2014年8月27日圣道堂国语聚会成立,2015年成立国语事工委员会,他成为该委员会主席。

由于星期天缺少空间使用,圣道堂的国语聚会安排星期三晚上七时十五分进行。

刚开始的国语聚会中面对许多拦阻,许多原住民在聚会中吵闹,甚至在教堂抽烟、争吵、打架和吸强力胶。看到这种情形,他决定以纪律为先,目前聚会已经较有秩序,也看到一些原住民愿意在灵命上成长。

“该地区的原住民流动性很大,灵命成长也很慢,必须一讲再讲,再三地教导,才能够看见一点效果,但这一点效果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那些年,他眼见原住民的纪律问题严重,就立志要先抓好纪律,让来到教会的他们从纪律学起,日子久了,也看到效果了,更看见原住民愿意开始在聚会中事奉,他感到了欣慰。

“我骂过他们,跟他们讲道理,更要爱他们,而且讲究纪律是不可松懈的,因为有新人的加入,我们就要继续保持一致的态度,千万不可此一时,彼一时。”

他强调,原住民福音事工是需要全然委身且付出代价的事工,因为原住民需要有人能够长久的陪伴,一旦他们认同你,他们就不容易失丧,但如果无法长久陪伴,他们就无法进一步地认识你,甚至还会因你的离开而离开。

再者,原住民事工不是只有带领聚会,或是国语主日学,而是要与原住民交朋友,还要做探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通常一个家庭可能1个小孩会到教会参加聚会,如果能够通过他到家里探访,就可能把福音传给其他的家庭成员。

“所以,一旦要投身原住民事工,就千万不要只是玩票性质,要有长久的委身。虽然这样难免比较辛苦,但一切为了荣耀主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纵然卫理公会已经在原住民福音事工上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但他认为还不足够,因为他可以看见的是,异端教会比卫理公会努力。

“为了生活,原住民已经大量地涌入城市居住,他们的人口成长是我们所不能跟得上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委身,这扇门如今是开的,我们就要赶紧地进入,一旦门关上了,再开就难了。”

其实原住民事工并不难做,尤其是在市区,只要会说马来语,就可以与他们先接触,进而建立关系,之后再进一步地传福音给他们。

以下为王振平老师的简介:
王振平,笔名田风、牧园、紫鸢、童溪、飘等。他祖籍福建闽清省璜,1966年7月生于砂拉越诗巫,毕业于博特拉大学。曾在砂共活跃的民丹莪和诗巫乡下度过童年。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喜欢写新诗、散文、小说、童诗、歌曲和画漫画。早期创作多刻画个人和乡间生活小调。90年代,创作偏向于原住民的素材。以牧园的笔名帮忙《卫理报》的儿童刊物--《童真世界》画喻道漫画。

曾在2004年至2007年在诗巫广播电台(Sibu FM 87.6)主持本地文学节目--《文艺橱窗》。任诗巫中华文艺社主席(2004-2007,2012-2019)。作品曾获花踪文学奖、全国嘉应散文奖、马华儿童小说创作奖、南大校友会全国微型小说奖、中协大专生文学奖、全国大专文学奖和诗巫中华文艺社常年文学奖等。

2018年2月26日在古晋Pullman Hotel砂拉越文学奖颁奖礼,获得2017年华文作家奖。作品收录在马华文学大系诗歌(二〕1981- 1996、拉让盆地丛书、预备班华文辅助读物 – 阅读好文章、KSSR一年级华文课本、KSSR二年级华文课本和华文活动本上册、KSSR四年级华文课本,以及《童诗创作手册》。著作有《环保童诗》。在《拉让盆地文学》部落格报导砂华文学近况,另有《王振平童诗天地》部落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